侯世涛 官方网站

http://houshitao.zxart.cn/

侯世涛

侯世涛

粉丝:24621

作品总数:48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侯世涛,中国书画家,1953年5月生,河南济源市人。笔名:喉歌。别号:荆浩故里人、五龙居士、若水等。八十年代年从新疆某部队转业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旅游局),先后从事干部人事管理、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谈书法

 

第一篇永字八法解

 

点(侧、斜):侧点,避免点在竖道正上方,露锋、快。

 

横(勒):勒住马缰,露锋起笔。

 

折(顿):适当停顿再折向下方。

 

竖(努、弩):拿住劲道,顺势直下。

 

勾(趯):脚尖向内踢状,轻而短,意到即收。

 

提(策):轻鞭赶马状,中速,注意给回折笔留下余地。

 

撇(长掠短啄):长撇,燕子飞过状,轻,注意尽头要用重笔,不可放飞轻飘;短撇,鸟啄木状,内推,不可长。

 

捺(磔):肢体慢慢分解状(古代的酷刑),蹂躏,注意收笔不要太快,落笔勿尖,平出,不可上挑。

 

欧体永字八法歌

 

点笔露锋右侧斜,暗收圆润速稍快。

横平如勒别放飞,松锋轻顿注意折。

竖直努劲像拉弓,趯勾如脚往上拐。

踢笔轻鞭策马脖,长撇如刀燕飘掠。

短撇轻甩鸟啄木,捺笔如磔揉勿野。

 

第二篇书势之说

 

书法之美,在势。势者,能也!感觉及慧悟也!身心气器协调相辅也!书之动,法之巧,势存其中。书之大气彰于目,运气发于身,正气存于心。挥洒自如,艺中无艺,其运势也!入目灿烂,振奋心胸,其辉势也!平淡无势之书,乃不得法而为之,细心感悟可得势。混糊懵懂之作,有浑水摸鱼之嫌,继而发狂而倒势。人之势、笔之势、运之势、章之势,如风吹树动、马过尘扬,自然之法也!揣摩势力,捕捉势魂,随心应手,意到墨染,必上乘之作也!

 

释译:

书法的美妙之处,在于有各种势能存在其中。什么是?势是一种能量,是人的感觉领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当然,还是体能、心境、气感和书写书法的器械之间的协调配合。有些作品为什么显得这么好?那么又生气?因为其中饱含着能。大气的书法富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人们看得见的,这是因为势能所产生的灵气与人的身体器官的总协调发出来的,而这种能也正是有一种正义明朗之心、排出各种杂念和充满自信心的态势在做强大的支撑才能做到的。写起书法来,挥洒自如,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完全处于忘我之中,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做,好像在无拘无束的玩耍,其实,这已经是到了拳中无拳、艺中无艺、炉火纯青的境界了,这就是的作用。观赏一副好作品,让人心花怒放,精神振奋,这是作品中存在的辉耀之势作用的结果。写出的书法作品少气无力,平淡而松散,这是书写技巧不得法,认真领悟书写势气,是可以得到能的。而写出的作品懵懵懂懂、马马虎虎、粘连一片,让读者分不清笔顺和结构,这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表现,如果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就会变得发狂而不可收拾,那就会离越来越远,白白的葬送自己。势,存在在作品创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人有人势、笔有笔势、运(写)有运(写)势、章法(作品)有章法(作品)势,就像大风催动树枝,俯仰自然,还像骏马黄沙奔驰,尘起尘落,自由自在。这就是顺应自然法则。因此,我们要认真揣摩这个,努力捕捉这个,当你做到了随心应手,意到手到,手到墨到,随心所欲,不足一格,这样的作品一定是上乘的了。

 

书势口诀:

 

书法之中有势在,认真感悟它就来。

身心配合觅巧劲,懵懂做作要不得。

风吹马跑皆自然,随心所欲是法则。

平心静气去揣摩,势到功成乃真学。

 

第三篇草书六势

 

【根】根即墨根也!可称曰用墨起落点,亦曰为起落势。水墨丹青忌讳墨根,使尽周身解数而无法除之。而草书墨根之掌握乃一大技巧,但最忌讳点笔同心圆,尽可避之、弃之、绝之。草书墨根是彰显字迹力度之关键,大凡草章,每字必有,或而几多。有根必有稍,有起必有落,落笔可谓落根。草书贵在刚而活、劲而动、柔而畅。可挂可连,可大可小,得心顺手,绵而不绝。恰如崖豁飞瀑,撞击峭壁凸岩,先聚后散,先快后慢,义无反顾,直落涧溪清潭。然后转为清流急湍,穿跃迂回,一泻千里而去。可谓墨之根,书之心也!

 

【枯】枯笔以用墨稠干浓厚,用笔快慢相间而运之,亦曰为气势。露白如茅屋见瓴,飞白犹风吹乌云,挫白似锄荒点播。提丹田之气发力于臂膀,直抵毫锋。快而兼闪,慢而兼柔,如峰上奇石、山阴苍柏,门前古槐、垅头老柿,犹可照见跋越洪荒之古稀老者蹒跚而到,斑斑陈迹,苍发浩然,内藏厚重,仪威不朽。可谓墨之枯,书之神也!

 

【斜】斜笔是草书力道之梁柱,故有弓而承重,斜而生力之说,亦可曰为劲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可窥斜飞之趋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随心所欲,适可而止。横竖之运,拐钩之间,相互衬映,整字归正。劲藏于内,内斜外正。如梁如檩,如柱如椽。书斜而字正,字斜而行正,行斜而篇正。可谓笔之斜,劲之道也!

 

【抖】抖笔,形于外,在锋,力于内,在臂,源于气,在胸,亦可曰为运势。使法之际,专注中锋,臂膀发力,握笔如枪,提锋微抖,缓劲达墨。字迹陈苍,如菲雨润石,湿而不滑,似草泽披露,干而不涸。一眼望去,力拔群山,仔细琢磨,意透深渊。执笔而作,荣辱皆忘,近顾尺案,远达云霄。练达意会,不适言传,其中智巧,体会可晓,其中奥妙,只有天知。可谓墨之抖,书之魂也!

 

【速】速,速度,即掌控也!掌控节奏,把握心绪,抑扬静躁,平衡篇章,亦可曰为速势。善控速度者,决不内躁发狂,外静生懒,全心贯注于笔墨变化,倾力于结构之间。过快,无力而漂浮,过缓,板结而死沉。该快则快,该缓则缓,该浮则浮,该实则实,相互搭配,如丹如图。可谓速之控,书之基也。

 

【反】反笔,书写笔顺相反之意,多用于草书之中,乃草书灵动之巧,偶尔用之,画龙点睛也。亦可曰为反势。得之法,字之活,不可不用,不可多用,不可强用。反笔多在运作连字串行之大草大章中出现,可贯通书气,表达文意,抒发豪情,彰显个性。墨断意在,行断气存。如连绵群山、广袤草原,又如战马驰骋、刀光剑影,还如山麓涧溪,蜿蜒流长。让人顿生心旷神怡、满目生辉,喜气洋洋之感。可谓笔之反,书之灵也!

 

第四篇书法六步曲

 

第一步曲消化字意

 

华字如画,随形像声,横竖撇奈钩拐点,长扁斜直起落势,皆有讲究。做事先做人,学书先学字。汉字结构慎密,不可小视。会也,练也,记也!凡字皆有意,联句意无穷。组而为词,分而为字,连而为句,篇而为章。形在其表,意在其中,韵在其行,妙在其上,灵在其质,墨在其下。此步为实,不可华浮。殷殷之血,拳拳之心,百炼千锤,成全于自我。

 

【释义】

中国的文字俗称汉字,写出来就像画画一样,如果再读出来,象形似声,阴阳顿挫,非常得体,非常美丽。写字就像做事先做人一样,做事要讲究品德,书法创作就要先学会写字。汉字的结构很有特点,横竖撇奈钩拐点,长扁斜直起落势,都很有讲究。把它们书写下来供人们欣赏,就叫做书法。学书法就要先会写字,了解字体的结构,左右上下里外,偏旁长短大小,疏密有距,协调紧凑,很有章法。可不能小看了我们的汉字,每一个字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或者是一层意义。学书法就是要先学会写字,要不断地练习,还要静静地记在心中,这在学书法的第一步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汉字一旦连起来就能表达更多的、更丰富的实际意义。所以说,汉字组织在一起就成为词,连起来叫句子,整篇整页地写出来就成文章。汉字表面是一些横横竖竖的笔画组成的外形,它的意义就在其外形的中间包裹着,一旦写成了文章诗词,就有了韵,韵律会像唱歌一样动人,妙不可言,这就是它的灵气所在。墨,是写字的必需资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派上了用场的。练习写字,就是练基本功,基本功就必需实实在在,一定要下苦功夫,可不能华而不实。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是千锤百炼方可成功。用的心血多少,志气有多大,心性有多高,这是成功的关键,而关键的把握就在你自己身上,谁也代替不了。

 

第二步曲运化笔势

 

字在于划,划在于笔,笔在于人,人在于灵。笔势乃走向,平斜直拐,起运落补,尽在其中。或飞或顿,或快或慢,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淡或浓,或大或小,或温或冷,或阴或阳。揣摩运化,冥之感之。实而还虚,触之变之。笔墨行于纸,觉悟醒于心。握也,悟也!

 

【释义】

书法就是用墨在纸上把汉字写出来,这也叫划出来。要写就要用笔,笔是人所掌握的写作工具。所以,要想写好书法就在于人的灵气,归根结底,人是关键的关键。书法的写法在于笔势,笔势运作就是笔的走向,平斜直拐,粗细搭配,迂回自然,避免故意做作。起笔藏锋,落笔收锋,运笔流畅,一泻千里。补笔如点睛,腾笔似飞瀑,书法艺术的酐畅淋漓、美不胜收之情尽在其中。你看,笔起笔落,墨滴墨溅,或飞或顿,或快或慢,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淡或浓,或大或小,或温或冷,或阴或阳,黑白翻飞,变化无穷。当你进入创作之中,那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足可以让人流连往返,爱不释手。当你仔细揣摩这种变化,就会有一种冥冥之中传来天籁之音的感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远远近近,腻腻滑滑,宣肺泄燥,浸心入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触之不见其身,避之形影相随,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力量。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笔墨图形是在纸上变现出来的,而这种图形产生的力量是书法家从心底发出的一种觉悟,觉悟就是梦中醒来,从梦中醒来携带的天分需要直观表达,书法就是其中一种形式。书法艺术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握自己的灵感之气,要把握自己的灵感之气,就要有悟的精神,也就是悟性,这是成功的第二步。

 

第三步曲升化章法

 

升而虚,降而实,虚而静,实而燥。升华意在虚化,避燥求静。握虚落实,破实还虚。用心行锋,虚中取实。速而呈慢,缓而显速。枯中藏劲,饱中显柔。枝斜杆直,叶大树小。多读少练,勤看暗思。不以费墨多少为功,只看灵赋通合之度。有人百年修炼只会写字,有人一夜梦觉就能书法,何也?天赋也!此大法,桓古至今,无人能抗衡矣。

 

【释义】

凡是上升的东西都是虚的东西,下降的东西都是实在的东西。虚的东西经常表现为静态,无声无息,而实的东西经常表现为燥热,大喊大叫。书法的升华意义在于创作意识上的虚化,这是书法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要避免燥热而追求静态。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个人手里拿的东西要虚(拿着),不要用那么大的劲,才能拿得稳,一用劲就产生燥热而手在发抖,只有虚拿(东西)才能握住实的东西,所以要破实还虚,这是个技巧,也是个理解力的问题。根据这个道理,书法创作过程就是要用心而不是用劲,这就是虚中取实。人跑得太快容易摔倒,欲速而不达,写字太快反倒显不出劲道和动感,慢一点运笔反倒显示出字体的速度和动感。枯笔的运用能显示出字体的苍劲,饱墨的运用能显示出字体的润滑。笔道适当倾斜可以显出整个字体的直立,就像画画一样,画的叶子太大倒显得树体太小,很难看出所以然来,所以要不失比例,才能创作一副好作品。平时要多读一些名人大家的创作,但尽可能少去临摹。要用心读,记住就可以了,然后合上书本自己写自己的,否则,你描出来的是人家的作品,就体现不出个人的特色了。一个人书法是否成功,不是看他消耗了多少墨汁,浪费了多少纸张,而是看他的天赋。不论干什么事,没有天赋是不行的,没有天赋就没有创造性。为什么有些人写了一辈子毛笔字最后写的还是写字(不是书法艺术)?而有些人一夜之间突飞猛进,赫然成才?这就是天赋的作用。开发自己的天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真实的,很多的人不清楚这一点,认为只是下苦功夫练习就好了,那是不对的。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延续下来的,这个规律也没有人能够抵抗得住。

 

第四步曲悟化入无

 

杂乱无章,心入渺茫,骑虎难下,欲行不进,欲罢不能,无所措手足。此为手执利刃悬于牛头之上,成败在此一举,是为关键。此步不可急于求成,当歇息消闲数日,尽览山水风景,充实野情,舒心怡神,如入无人之境,恰似闲庭信步。凝其心志,乏其体力。忽一日,心旌摇摇,乘虚而归,驱幻居实,执毫泼墨。陡然惊曰,非吾之墨韵也!是时,突飞耳!

 

【释义】

字练习到这个程度,就有一个茫然期。自己好像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心思烦躁,杂乱无章,是进是退,犹豫踌躇,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这个阶段这样来比喻:屠夫抓住了牛头,刀就在牛头上面,是一道宰下去还是把刀缩回来?宰下去,你就得到了牛头,可以手执牛耳,缩回来,什么都没有了,一切还是那么平淡。这是个进与退的关键时期。鉴于此,我建议,先放下创作,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可以去找朋友聊天,可以去外地旅游,游山玩水,消闲一下,换换脑子,看看世界,消耗一下体力,激活已经麻痹了神经。这个消闲的过程是在以动悟静、以行悟道、凝炼心智、换换手气的过程,起一个润滑过度的作用,你可能从中得到很多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如此,忽然有一天,你可能茅塞顿开、豁然亢奋起来,脑子里似雷光闪电,心海中如涓涓溪水,好像从梦中归来,回到了现实之中。大自然的感染力和你身体中原有的天赋顿时衔接开通,二者合为一体,突然间就会产生了很强烈的创造力(创作欲望)。这个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己原来的作品,你会说,哎呀!这哪是我写的?这个时候,你的创作就到腾飞的时候了。

 

第五步曲固化练达

 

精气所至,金石为开。出神入化,风趣练达。谈笑间,灰飞烟灭,无意中,绝作频现。丹气凝墨不失虚,含情入纸尽达实。吾不知吾为何物,我不懂我会书法,吾感到提笔生气,吾只知玩墨涂抹。拳中无拳,艺中无艺。此步固化笔风墨韵,独树一帜,不再移情抛神,避免杂念丛生,至关重要。故化神而为固,精神具练达,学问之深,知者寥寥。

 

【释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你的字体字型、运笔习惯、创作思维、艺术气质等方面基本出现了固有的形态(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平时人们说的某某人的手艺(出手)出师了,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看到了书法艺术的真谛,会发出“啊!原来如此”的感慨。人,也一甩过去那种刻板的状态,变得风趣幽默、无拘无束起来。创作时可以也喜欢让人站在一边观看,还可以给人教学,时而龙飞凤舞,时而谈笑风生,有点“心不在焉”的味道了。无意中,不朽大作就从你的笔下飘逸而出。你的作品凝墨透纸而虚力飘露,情在墨中而墨变实字。就像学习打拳搞武术的人,拳中无拳,不会套路了,学唱戏人的走上舞台就能出几个好的亮相(奇招),不需要更多的心理准备,你的功夫进入了下意识状态,你也许根本不知道这幅作品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书法,你只知道是在玩字浓墨,胡乱涂抹而已。其实,这个时候你的手艺已经接近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就是,巩固自己的“产品”特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格,不会移情别恋,不再杂念丛生,不再想入非非,不再虚无缥缈。精气煉出金石,慧神练达学问,这种高层次的东西,知道其中奥妙的人寥寥无几啊!

 

第六步曲净化随心

 

身不由己,天然自成,心神净化,随心所欲,大功告成,变化无穷。纸不在于柔透,笔不在于羊狼,墨不在于浓淡,手不在于左右,心不在于意到,身不在于曲直,人不在于衣冠,案不在于宽窄。于是乎,凛然大气,好像渺小,飞沙流水,似乎无知。墨染纸上,气入心中。无物之中,嫣然一笑,四大皆空,此乃神笔也!谁可摘此冠上明珠,惟汝而不可耳!

 

【释义】

此步曲终,功成名就。拿起笔来,身不由己,看到宣纸,心血奔涌,写出的字,手法独到,随心所欲,变化无穷,自然流畅,这就是成功的标志。这个时候,用的笔,不在乎是狼毫还是羊毛,甚至随手都可以找到写字的工具。用的墨,也不在乎是哪个厂家生产的,黑一点淡一些都没关系,甚至什么颜料都可以进行书法创作。拿笔的手,也不在乎是左手右手了,甚至身上的任何肢体都可以运笔。这种动力在哪里呢?其实是在人的心里,心动才是创作的源泉。由于你的功力深达,心里还没想到的,字已经写好了,身体没站好字也能够写得铿锵有力。所以,人的好坏不在于穿的衣服好坏,字写的好坏不在于写字案台大小。一副好作品,凛然大气、潇洒秀丽,看起来倒像丑陋不堪,虚无缥缈。飞云流水、酐畅淋漓,看起来倒像没什么感觉,好像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景象。这就对了,书法艺术源于自然,合与自然,和大自然真融于一体了,当然什么也看不见,什么都不是了。实际上,墨染于纸上,质与气(内涵)已经注入到了人的心里。这时候,你大笑曰:我四大皆空也!这就是神笔之道,谁能达到如此境界?笔者恐怕不行,我看唯有你这个看官不可了!

 

第五篇绳书“五力”之道

 

所为绳书,就是用普通的麻绳、棉绳(包括其他绳子)在内稍经加工做成的绳笔,代替毛笔用于书写文字,进行书法创作,我谓“绳书”。从多年的书法实践中,我在无意中摸索用绳子来进行书法创作,其特色特点即彰显内力、位力、缠力、浸力、感力等五“力”之中。

 

【绵里藏针,谓内力】绳笔笔杆即为绳子本身,绵而不垮、柔筋韧坚,此“力”正合书法之真谛,就像打太极拳,蓄意传神,意到神通,力发于内而形于外,亦犹利剑之刃,钢包鉄,刚而倚柔,如塑钢之性,柔而质刚。其一也!

 

【悬而不坠,谓位力】绳笔悬于空而达于纸,由自身所在而产生位能,非人意志所驱使,倾于自然之道,贴近丹青之法。适而运之,心力所致,揉摩脾性,揣悟意志,就像读一本天书,不能直咏其文,尽可以意会之,方得其法。其二也!

 

【蛇卷藤绕,谓筋力】绳笔运行于宣纸之上,横竖拐勾、撇捺点趯,加之顿挫快慢、虚实相间,如长蛇卷猎,老滕攀枝,想象中可探知筋力所在。有不折不挠、攀高登远、紧缩而避实之势,藏收而固阳之效,引人入胜,尽得其妙。其三也!

 

【腌烹炮制,谓浸力】绳笔尽饱墨以用之,随信念而驱之。如腌制生肴,久藏不揭,任其发酵,方可入味。比中药炮制,火炒水煎,九蒸九嗮,才能入方。给人以涂钢枪于发蓝、烹卤品以上色之精妙,正所谓秀色可餐。其四也!

 

【飞白淋漓,谓感力】绳笔虚而用之,岔而飞之。有无相存、黑白相间、虚实相辅、长短相随、飘静相呼、整茬相搭、大小相牵、粗细相配、深浅相照,把书法飞白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构成一幅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时空之感,使人的思绪随笔韵起落而身坠其中,神随心往,流连忘返。感染之力,洒脱超然,美之所在,无言以表。其五也!

 

综上所述,鲁迅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还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很多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路可走了。我说:有路无路,全在一念之中,心之大路,不可忽视、不可忽略,路在足下,心在天边!

 

行草书法“四味”

 

行草在书法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例,它姿态清秀,随意自然,易于掌握,便于应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欢。写好行草,须掌握一些基本要领,除了必须的楷书功底和草书规律外,愚以为要在章法上打开一些思路,以成自我。

 

【运笔用墨、浓淡互映】这里的“浓淡”不是指的黑白,而是说用墨稀稠,或者说用笔笔画的粗细,也可以说是这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的意思,仔细揣摩可得其法。书写文字,起笔较浓,落笔较淡,这是自然,很正常,切忌起笔落笔浓淡一致,把字写成官方文件和教科书式的全黑一片,没有笔锋,没有动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僵死”。虽然字体工整无错,但无生命迹象,失去艺术之神,是败笔的一种。

 

【章法布局、大小互配】书法不是写(印刷)小说,而是作者心情意境的表达。人的心情状况一辈子几十年都处于波动之中,嬉笑怒骂,随遇而安。一幅好的作品正是人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体现。心情不是复制品,人永远不可能创作出一副同样的作品。根据这个道理,书法章法上字要有大小搭配、互为映衬的效果,给人以活泼运动之感。所谓“字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不可定式,不可定格,个人好恶,无可厚非。

 

【行书草书、行草互切】行草字体有本质的区别,所谓行草,即行书加上草书在内的书法作品,这样的上乘作品,在从古到今的大家名家的名作里面都有很多的体现,也为大众所接受,实在不可低估这种书法艺术的群众性、参与性和认可性。行书草书互相参差的美感,能让人获得如释重负、轻装登程、品赏之余、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因此,行草互切,也为行草书法的一种重要特色,不可轻视。

 

【运作速度、快慢互间】书法创作的书写速度是作品好坏成败的关键之一。一般说来,写大字要慢一些,写小字要快一些,属于正常。可是在草章里面,一副好作品,字与字之间和单字书写上,快慢都不一样,这是写行草的特点之一。难怪有人写的“有劲”,有人写的“没劲”,有人写的通篇圆滑,如绳子盘绕,渠水细流,有的人写的既有棱角飞瀑,又有溪流蜿蜒。这就是书写速度的快慢所致。有快有慢,相互支撑,运用自如,一气呵成,方为上品。

 

以上“四味”,请君品赏,无言以喻,乐在其中。

 

第六篇书法“四书合一”七说

 

四书即魏书、隶书、行书、草书合四为一的书法创作(俗称四不像),当然,你还可以寻出自己喜欢的体例,纠而合之。由于楷书为书法之母体,百书之源,故不可列。“四书”合一的艺术表现力亦非同小可,本人揣摩已久,总不成就,偶尔用之,亦有心得,直取其名为“四书合一”,惟孤芳自赏罢了,不知所云。

 

一说“四书”合一,版面清新活跃。“四书”合而用之,版面活泼,尽去呆势。大凡个人书法,都难以逃脱“千篇一律”之特定技法,故而有“取某某某字体作为原本出处”之说,且墨守成规,百代延年,无人能破,可谓古法也!今取“四书”合而书之,行笔之时,愈感胸怀坦荡,人性本源初露,俯仰之间,潜质按捺不住,发挥不足一格,屡试屡爽。若有心磨练排比“四书”合一版面而呼其效应者,不需多时,即可入围。当然,得其法者须修炼“四书”功法基底,缺一不可也!

 

二说“四书”合一,随意取长补短。“四书”合一将不同体例的文字,相连成行,跃然纸上,且大小浓淡,信手沾来,既可凸显个人特点,又能充分利用自己之优势,以己之长,补己之短。构思艺术初模,蕴于心扉,藏于肺腑,传于手臂,达于纸面,显于读者。如同凡夫穿衣戴帽,斯文礼仪,尽掩残肢疤肤,传美于人间也!

 

三说“四书”合一,加浓艺术趣味。书法之美,在于变化,趣味之投,在于心合。心合而品之,意味悠长。面对作品,人们虽可指手画脚,品头论尾,正是其趣味所致。“四书”于章法之中,合而分藏,藏而互掩。她忽东忽西,忽隐忽现,忽大忽小,忽飘忽静,忽明忽暗,忽浓忽淡,构成了一幅神灵活现的优美画卷,风趣幽默,尽可品味,把玩至极,心得积呈,对任何人而言,不能不说是轻松身心的一件乐事。

 

四说“四书”合一,有利心脑协调。有人问,“四书”四体,用笔、用力、用心、用情,不可同日而语,强令合之,未免过于强人其难?我说非也!“四书”既合,纠结练达,于心、于脑、于身、于情,可教人豁达开放,摒弃古板,含秀纳新,大有益矣!人之康健,心脑协调之果。手臂运作,可抖擞精神。变换字体,可交替手法。搜肠刮肚,可运转心脑。协调四肢,可集中智神。无论何种形态,有益而无弊也!

 

五说“四书”合一,包含时代精神。艺术之门,惟书法可全面覆盖和包容文化时代之精神,贯通古今,无有旁类。换而言之,一个不能表现时代精神之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残羹污肴,无味而有害矣!“四书”合一,如鱼得水,如鸟得天,追波逐澜,扶摇腾掠,给足任性之天地。可任你倾其所能,尽露周身解数,从思维到技能淋漓发挥,个性超然如喷,凌驾于自己之上,释然与宇宙之间,何来之弊呢?

 

六说“四书”合一,繁简联袂出场。自古书法以繁体为基,今有简体加入,此乃时代进步之特征。书法创作中繁简并用也不失为一大特色。它标志着古为今用,古今相通,文脉相衔,源远流长。古风今韵,一脉相承。有人云,文而载古今,化乃教天下。文化不但是传承,更重要的是教化育人。书法“四书”合一,繁简联袂,力阻移情偏爱、居今忘古,有利于继承发扬炎黄文化遗风,溯流追远,常学常新。

 

七说“四书”合一,激发创新欲望。“四书”合一的运用,敦促作者掌握更多的书法技巧,激发创作热情,广开思路,研发创新,与时俱进,让艺术之树高长常青。

 

祈愿“四书合一”书法艺术步步生新,发扬光大!

 

第七篇书法艺术的“形”与“情”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里独树一帜,博大精深,自然不必多说。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书法艺术也和其他绘画艺术一样,是一对相互相成、密不可分的组合体,之使,之魂,忽略任何一个方面,艺术将与你无缘。所以,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应该从书法的开始。

 

一、书法真谛是出来的

 

有人曾经这样问我:怎样才能把书法练成?我这样告诉他:书法不是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何而谓之?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书法是一门艺术,应当把书法艺术文字工作区分开来。书法艺术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一门手段,将通过(独特的字体结构)向人们传递各种各样的情感信息,供人们欣赏,陶冶情操,能在人的某种情感上引起共鸣,失去了这一点,书法将不成为艺术,所谓艺术感染力,源于此说。而文字工作则是一种任务,重在记载说明事物,完成好这项工作就可以了,这种成果不是拿来给人们欣赏的,不需要注入多余的情感成分,甚至有时候还要违心而为之,或者要高度保密,所以,这样的文字很难成为艺术作品,最多可以称之谓很有艺术性

 

既然我们知道了书法艺术的概念和内涵,我们就要在作品的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作品要有内力,一般人们称之为功夫。实践证明,这种内力是一种人的情感情操、艺术审美的修养,是一种潜在灵感的激活,是一种处在冥冥之中的天籁之音,是一种未见笔墨而升华在心中的、对生活的热爱之火。这些就是的波动和形成的过程,一旦出手,那就是的溢出,自然顺畅,浑然天成,一副好作品赫然纸上,令人倾慕欣喜,激情澎湃,流连忘返。那么,如何写出呢?这就是我说得到的了。

 

悟者,理解、明白、觉醒、醒悟、领悟、感悟、大彻大悟之意。我认为,首先要理解作品的含义(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对作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不去把握作品的内涵,出手的作品一定是呆若木鸡,远离艺术而去。一般说来,创作前的一段时间(哪怕只有几秒钟),都要有一个必要的沉思阶段,以确立自己的创作目的,捕捉灵感,我称之为打底稿。也就是说你想要你的作品对你的读者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染效果。当你一旦拿起笔来,就没有时间多想了,非得一气呵成不可。比如,书写一副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看作者的理解力了,如果你理解为沙场将士们抵御入侵者的战斗厮杀场面,更深一步讲,你能比较好的理解辛弃疾将军叱咤风云的爱国情怀,可以运用重墨飞白、快速狂草、疏密自成、大小搭配来运笔;如果你理解为疆场战士的悲壮,就可以运用重墨起笔、速度适中、飞白偶现、凝重肃穆的笔法。如果你书写《桃花源记》和《朱子家训》这样的记叙性文章,作品的重点是让人学习书法的内容,那就要有选择性地运用楷书、魏碑这样的公正字体(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字体),一字不差,清晰娟秀,让人不用费劲就可以认得出,看得懂,而且赏心悦目。事实上,无论你如何讲究,每个人的书法表现力肯定都不是完美的,而且手法都不会一样。有人偏重于狂野,有人偏重于温雅,有人则喜欢清秀娟丽,有人喜欢单字大字,有人爱好长篇大作,有人爱好多种字体掺杂互补,也有人只写某种书体,立志于书法的某个侧面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每个人的艺术观念、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和内在习性决定的,完全是个人好恶,各有千秋,无可厚非。但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你下了多少功夫,你的力究竟有多深?一般人打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二、书法需要天赋,舍之艰难百倍

 

书法艺术的高深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心会不可口传,神通不可语达的内心表达艺术。也许是出于门派的内规,也许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还可能出于同行的讳僻,或者是个别大师不善于表达,很多人在谈起书法艺术好坏时讳莫如深,模棱两可。至于书法如何得成功,说法不一,多数人还是认为下苦功夫去字。我不反对这样的说法,因为做任何事情没有恒心是不行的,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天赋,就是说人的先天所具有的某种能力(特殊的智慧和才能)。我这里主要讲的是天赋,而不是天才天才主要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而达到目标,然而天才的成功对目标和成果很容易转化或者丢失(失去兴趣),比如美国尤金·威特拉是一位很有艺术天才的青年画家,他的初期作品有批判现实的进步倾向,然而在为金钱而艺术的思想腐蚀下,他日趋堕落,不仅抛弃了健康的艺术,而且养成了好色恶癖,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而天赋与遗传学有关,是一种人类信息遗传过程中比较可靠的自然获得,是潜意识的,是在没有任何外在能量的影响和启示下的自觉行为。比如我们知道一些名人大家(包括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为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致死伏案工作,呕心沥血,不需要任何报酬,好像是接受了上帝的使命,自己天生就是做这项工作的,他们在艺术事业的海洋里翻江倒海、几经沉浮、在所不惧,终成大器而不自傲,就像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恃,永远追求。这种力量是谁给的?是天赋。有位名家大师这样说过:搞艺术没有天赋你将一事无成,后天的奋斗只是成功的百分之一。我虽然不能完全苟同这种明目张胆的说法,但我相信和支持这种说法,我们的行政学、人才学都承认了天赋的重要性,就像天生的领导天赋学说一样,天赋被人们逐渐接受和重视起来。通过实践,我们会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一夜成名(人为的炒作因素排外),有的人练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字了,终究写出来的还是很像个字而不是书法艺术。所以,天赋将决定你的艺术选择并由此把你推向成功。书法需要天赋,舍之艰难百倍,具有一定天赋的人加上适当的后天努力,当然就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人!

 

三、多阅少临,抓住“我”的创作灵感

 

书法作品和写杂文、诗词、小说一样需要灵感。灵感有时候不一定是被动的,完全可以主动寻找。怎么寻找呢?我的体会是三条,一是阅读,二是冥想,三游览,就这么简单。具体地说,要多阅读名人名家的书法大作而不是天天临摹(当然,有时候临摹是必要的),多阅少临,能激发你创作的激情,这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渴望,阅读过程能点燃你内心世界主观能动的火炬。我给很多朋友建议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上乘的散文诗歌,最好自己动手写诗歌,开发你的优雅内涵,放飞你夸张浪漫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你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可以使自己进入夸张幽怡、虚无飘渺的艺术境界,从情感世界里焕然出艺术禀赋,从而激活创作热情。冥想则是合起书来,把刚才看到的过电影,回味和体会大家的字迹力度,想象着有这么一位飘逸潇洒的老神仙在为你示范指导,你可以在冥想中下意识地跟着动手描绘,多来几遍,体验其中乐趣。游览就是要到身边的外在世界去走走看看,在那些活灵活现的、生动变化的自然风光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大自然进行交流,大自然会感染你的内在情感、启发你的形象思维、带着你的艺术思绪飞升到艺术创作境界,在某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你的创作冲动会油然而生。所有这些,都是抓住灵感的大好时机。有时候,书法艺术灵感是在一瞬间形成的,平时,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正在休息、吃饭,或者和朋友闲聊,或者看书阅读,或者唱歌吟诗,或者途中跋涉、或者梦中番醒,会猛然间想到、说到和听到某些名言警句等,在许多种情况下,你可能会觉得心急火燎,胸中好象燃烧着一团火焰,坐立不安,非常想把它写下来,或者临摹下来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想动手了,有了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创作灵感。这个时候,一旦进入创作,你的作品一定非常生动,成功率特别高,这就是你抓住了灵感。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个书法创作前期特定阶段、特定环境中的灵感喷发细节,因为它是一个好的作品出世前绝妙的铺垫和基础,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成功。

 

四、进入作品之中,感受作品意境

 

书法艺术,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审美艺术。我们说,书法和画画、拍照一样,具有一定的意境,也就是说要有比较好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给人以某种内心深处的遐想。但是,书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白纸黑字,黑白分明,清晰明了,那怎么谈得上意境呢?我们所说的意境主要是书法作品本身(字和板面)的视觉效果。我的体会是,要把自己放在作品之中,才能感受到作品意境。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更好理解这句话。就拿镜像的道理来说,我们照镜子,人的形象就在镜子里面,镜子里面的人或者人的局部就是一副艺术作品,他就是你的镜像瞬间,你是什么样子,镜框中的人就是什么样子。正所谓字如其人。我们抓住这个方法不放,再回到刚才的关于书法意境的话题中来,自己对自己正在创造的作品理解为给自己画像,不过这个像不是真正自己的原型,而是一个看不到的自己。那是怎么,那就是人的心境,当这种心境在你的手下变成了墨流,再现在纸上的,就是你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经过艺术心理还原,这种还原的结果就是你的镜像了。所以可以说书法意境就是作品的灵魂,也是作者的灵魂写照。社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玄学大家、大师们能看到你写字就能猜测到你的过去和将来,有的还能诊断一些疾病,弄得神乎其神的,也是这个道理。既然作品的意境这么重要,就要研究探索一个制造意境感受意境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我说过的,把自己融于作品之中去感受作品,不但作者如此,读者也如此。我们评价书法作品的表现力,无非就是站在作品之中对作品意境的评判和感悟。

 

要使书法作品具有一定的书法意境,必须有一定的意境感知力,所谓意境感知力,就是理解、想象、夸张、拓展、联想等,就是把一个字、一篇文章、一幅作品变成一个鲜活的人物,在特定时空中把它看成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去观察、去体验、去琢磨和研究,把自己当做当事人,让时光倒流到原点,而这个原点形象上很相似原点,实际上已经是前进了数百年、数十个世纪了,权且把这个原点比作一台绘声绘色的话剧也未尝不可。在这个话剧舞台(宣纸)上,充分利用书写技巧,比如飞白、滴露、缠丝、顿挫、虎头鹅尾等表现手法,表现出书法作品的挺拔俊秀、巍峨险峻、龙腾虎跃、翻江倒海、快乐向上、悲壮天歌、愁思恨缕、热血沸腾、天崩地裂、寒光杀气、浪上漫游、妩媚柔情、俊雅秀丽、高山流水、天籁之音、沧桑交替等等内在的、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事物气质,让人欲言不能、欲触不存、欲入无路、欲遁无门,流连于往返之间,给人以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和内心世界难以言表的独立享受,还能产生一些奇妙遐想和某种震撼性回忆。我权且把这种感受称之为对书法作品内涵中看不见的,对这个所产生的认识和作者原有的社会目的的内心理解相联系,就是作品的意境了。

 

五、书法艺术的性命双修、强身健体作用

 

书法练习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它的健身作用越来越大地彰显出来。我从部队回来地方工作,当一切安排妥当、重操旧业一段时间后,发现体重已经超过了标准许多的我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当我进行书法练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无意中惊奇地发现,发福的肚子明显瘪塌下去了,精确测量之后,足足少了三、四公斤。兴奋之余,略略回想,都是的书法练习惹的祸啊!总结起来,原因大致是:1、书法练习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忘记饥饿、不知疲倦、暂时失去了时间感。2、学习翻阅、查找字词、背诵文献、纠正姿势,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一种运动,加班加点,可以消耗热量。这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受,也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它强身健体的机理与作用更加深刻,奥妙甚多,笔者学浅才疏,不得探个究竟,但是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书画创作也有气功效应。我们不妨用气功锻炼的方法何理论进行描述一下,也许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说,心为性、肾为命,心肾是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通过气功练习来强化心肾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我们把这种结果称之为性命双修。那么,气功的本质是怎么呢?我在《我来谈谈气功》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气功(静功)就是通过排除杂念、放松身心、入静无我的训练,达到中医学上所讲的经络归零状态,也就是佛教上说的门,道教上说的无极。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动意识,用自我暗示被动暗示的手法来实现和达到无物状态,使全身已经紊乱的经络重新归零,使人的机体现状从万物通过太极回归到无极这个层次上来,不断得到修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纵观所有的功法原理,不外乎就是放松入静、气沉丹田、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在我看来,静功的一般形式用坐禅(入静自悟)和周天(大小周天)就可以代表了,意思就是要完全忘我而练和以意领气而练,只要你有恒心,再加上悟性,都可以达到相应的境界!然而,还有一种介于静功和动功之间气功,如果说书画艺术可以演化为气功形式的话,就权且叫它书画气功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书画艺术的创作过程确实也能达到气功所描述的健身作用,而且原理相当接近,都是通过排除杂念、无欲无物的行为方式而达到强身健体结果。从这点出发,稍微拓宽一点,将书画艺术创作用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上来,并称之为书画气功,确实也不为过。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健康。同样,书法创作中的在这里还能找到更具有说服力的道理,那就是形于外,即创作的整个过程。情于内,即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二者具为一体,相辅相成,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我们说,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就能创作出更多的高品质作品,再通过创作的功法锻炼过程又能强健身体,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以达到性命双修的健身效果,岂不美哉?!

 

综合上述,决定书法好坏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是,我认为,主要的还是人的思想动态在起作用。练习书法和练习气功、武术一样,首要是要有武德、功德。为什么人们看到一幅好的作品,就很快地和作品的作者联系起来呢?因为你的作品运作力度、着墨、笔顺、速度以及你喜欢的、经常书写的内容等方面都储存了大量的人生信息,这也是一门科学,决不像某些算命者一样故弄玄虚、夸夸其谈。书法作品是自己心境的流露,而心境是身体状况的重要支配因素。行为端庄的、阳光的、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大度宽容的、坚毅的、随和的、有文化内涵的等,写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光明磊落、字迹清晰明了,既是不能进入名家典册的平头百姓们也能看出和感受出他的真挚朴实。如此种种,不在话下。总之,书法艺术中的构成了作品的整体价值,让我们携起手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去为中华艺术宝库中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增添光辉吧